为了让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促进师生、家长和教师之间,学校和家庭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共同教育好孩子,今年暑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校开展了“百名教师家访千家”的活动,我通过走进学生家庭、打电话、发微信的方式对我校2014级高二(8)班学生进行家访,现将家访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家访案例
王奔,平时是一个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但平时沉默寡言,尽管看起来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次家访的目的主要是详细分析孩子本次期末考试成绩,从方法上和思想上给孩子帮助和鼓励,并为高三做好充足地准备。当打电话告知去他家家访时,王奔的妈妈非常地高兴,很早就让王奔去他们小区的门口等着我,这让我非常地感动。首先我介绍了此次家访的主要目的,面对面分析王奔的每一科成绩,一起找出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和家长听,这让孩子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他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从现在起,我要加倍努力,你看我以后的表现。”最后向家长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后,家长连连点头,对我们的学校和老师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我说到:“我们由于精力有限,对孩子的教育难免有疏漏之处,我们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尽管提出来。”王奔的家长说: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管理非常的细致、到位,希望今后更加严格要求孩子,并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二、家访收获:
一是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家长老师互相信任。通过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是全面认识学生。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我班的张兆爽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有些有个性的学生,如丁琮等,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
三、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现代家庭中多数是独生子,从而管教孩子不严格,孩子一发脾气就向他们妥协。比如我班张某某、丁某某学生放学或周末大休在家常长时间玩手机、玩电脑,并撒谎说老师没布置作业或作业在校已经完成,家长并信以为真,在手机、电脑上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上课打瞌睡或在宿舍玩手机等现象,这给班级管理带来诸多的难处。在家访中,通过给家长谈网络的危害以及高中生的主要任务、自己的目标,让家长和孩子更加清醒,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
第二,在孩子的弱势学科,家长也想尽办法给孩子补习,但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平时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进入到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第三,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
四、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家访应该有各种形式,亲自登门固然是家访,家长会也是一种家访,请家长到学校个别谈话也应该是一种家访,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短信及时交流。只要真诚、平等地沟通,学校和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便不会再有“围墙”,教育也不再会留于形式。家访就是给学生鼓劲,给家长希望。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生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六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总之,每一次的家访都有不同的收获,使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会坚持家访,通过家校联手使孩子们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