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开课,算是勉强及格,相信自己从中获得了进步和成长,也促使自己去思考自身不足以求改进。
首先,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首次公开课不免还是有些紧张,导致任务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总结被落下,待到最后课程将要结束时补上,就显得前后颠倒、逻辑不清。究其原因还是与自己信心不足、经验不够有关。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和教学基本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就包括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怎样克服自己的怯场心理,怎样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情,这都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有赖于充分的自信心,敏锐的观察力同思维的判断性、灵活性的相结合,当然最重要的是过硬的知识储备带来的底气。这就需要我作一番探索、实践和努力。逐步成长。
其次,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通过组内老师们的悉心帮助,我在本节课内容的掌握上没有什么漏洞,但明显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对学生情况作充分的提前了解。上课气氛并不如我想象的“热闹”。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优生虽然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活跃,但是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不好。我的课堂教学内容难度偏大,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此应当在课堂教学中适度降低难度,将主干知识让小老师尽可能讲清,一些难点内容应补充说明保证学生理解含义。学案中的任务难度更应符合学生特点。研究思路要注重由浅入深、注重层次,题目不适合时不必要全部选取,高考题可以立足于学生特点和当前水平适量变动如补充史料、增加设问等,点给学生何为重点、热点,其在高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同学们习惯了“填鸭式”教育,满足于划下老师说的知识点。如何引导他们逐步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从而获得提高是我以后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进行任务三的学习时,学生的合作探究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我在同学们讨论之前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使同学们有讨论的方向。在以后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再者,应当注重“活化”历史教材,让历史带给同学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可以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这一点可以从任务二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看出来。以后要积极推动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第三,新课改的理念应落到实处。高中历史的学习不仅要夯实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将现实与历史相结合,去思考,对比和评论。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想。由此看来研究性学习是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但是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规范性的研究方法。如应提供大量、多样的史料,图片、文字、视频、实物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史料的出处要标明,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不应如蜻蜓点水,瞬间消散,而应是润物无声,将一种思想或方法抛洒在学生心田。
在整个公开课的准备期间,来自各位老师的帮助,让我感受到历史组大家庭的温暖和对新教师快快成长的期盼。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用心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带动学生历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