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方法系列二: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四步五审”法

[日期:2016-11-10] 来源:  作者:邹小宜 [字体: ]

      学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常有这样的困惑:找不到设问与材料之间的关联;难于从材料中找全有效信息;答题不全面,想不到与材料相关的所学知识。因此材料题的得分普遍不高。针对学生的困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研究,总结出了“四步五审”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希望能对学生解答材料题尤其是高考第40题有所帮助。

        材料题做题一般有4个步骤:

       1、读。先读设问,再读材料。分析设问,减轻阅读的难度,找准答题的关键词,找准答题方向。分析设问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看见材料就去读,读完材料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云,结果是既浪费阅读的时间,也降低了做题的效率,做出来的答案质量肯定也不高。所以,老师们应该在平时做题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走好第一步棋”。

       2.找。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准材料中的中心词,关键句,圈划有效信息。分析材料是解题的关键。全国卷高考材料题的阅读量比较大,基于此,我们可以借鉴语文阅读分析法:将长文分段;将短文分句;将一句分成份。分层概括,提炼中心思想,但注意对挑出的层意要进行处理,不能把原文抄成答案,这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分析材料时同时还要注意暗藏的“杀机”:引言、材料出处、括号-注释;分号-并列、省略号-两头不可省,这些“杀机”利用得当可能也能成为答好题的“转机”,同学们也不可忽略。

       3.连。链接所学知识,建立材料和所学之间的联系,建立大的答题方向。虽然材料题的基本答案来源是来自于所给材料,“材料至上”的原则虽不能忘,但也注意以材料为主的同时要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熟悉的问题精准化。

例如:材料一: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设问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2分)。本题就可以先将问题分解为:为什么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潮只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而法国的启蒙思想则指导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这样就链接到了必修三第5课和第14课相关内容了,联系到所学就容易下手了。

       4.答。组织答案,规范答题。做到四化一全一精炼。语言规范化,用历史语言答题,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语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答案提示化,要有提示语,答案组织要段落化、序号化。注意答案要点要全语言要精炼6、注意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在指定区域作答大题号小序号应保持一致,不得变更题号和小序号。

        以上是解答材料题的基本步骤,我认为,这四个步骤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即审题、分析设问,做好这一步,下面三步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要重视审题,关于审题,需要注意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五点,即五审

       一审提示语:注意答案来源,明确题目的内涵与外延;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材料解析题有下面七种设问模式:

模式1:“根据材料X,概括(或归纳、指出)……现象(或特点、趋势等)”。

模式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概括、归纳)……原因、意义。”

模式3:“综合x材料……谈认识(或者启示等)。”

模式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析)……的认识。”

模式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模式6:“评材料中关于……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模式7:“比较XX,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可以看出来,材料题的答案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要不是根据材料,要不就是根据材料和所学。如果提示语是前者,则放心阅读材料,本题答案没有课本外延的知识,就材料论材料就可以了,这种材料题基本就属于信息提炼型的;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则要适当的联系所学了,材料和所学的结合就是本题的外延知识,也就是提炼完材料信息后还要据分值补充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审限定词:注意答题范围。非选择题中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有主题限制,包括时间限制、地点限制、主题限制,比如,“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从国际背景分析”,“对当时的影响”或“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等,注意这些限定词,一来能够理清答题思路,再者可以少走弯路,避免“文字一大堆,分数一点点”的情况。

        三审主语项:防止答非所问和跑题。“原因”“背景”“内容”“影响”“评价”等都是常见的主语项,正确理解这些问题语的内容对于正确解答试题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原因”和“背景”,注意“原因”是“背景”的组成部分;但是,“背景”除了包含推动历史进程发展的因素外,还包含阻碍历史进程发展的因素,其内涵比“原因”更大。

       四审能力要求:注意行为动词。是要求高度概括还是具体阐述。若要求高度概括就要简练、全面;若要求具体阐述,就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如:根据材料X,概括或归纳……现象或特点,行为动词是概括或归纳,这就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若行为动词是“指出”,则只是提炼材料,转换语言即可;如行为动词是分析说明,那就需要从长计议,说明此题答案不仅需要提炼材料信息,可能还要说明原因,阐明影响等。

       五审赋分要求:判断答题要点。“赋分”与答案的设置有直接的关系,赋分较多的问题答案必然多。比如,4分的问题一般有两点或者四点答案,这些都是解答试题的很好信息。

       以上的“四步五审”法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了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要的训练也是必须的,但绝对不能陷入盲目的题海之中,如果能运用此法应该对提高训练效率,培养思维能力有一定帮助。老师在平时的讲题过程中应多注重对答题方法和思路的讲解,从而提高训练的效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答题方法和思路是考生能否获得高分和提高答题命中率的关键所在。而学生们则应该从高一开始养成好的答题习惯,应多花时间和精力对典型性试题进行整理、训练和归纳。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