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是德育方案的执行者,是教学过程的辅助者;是老师的主心骨,是学生的知心人,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学生的父母,也是学生的保姆,还是学生的导师……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家校共育的纽带,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班风正、学风浓的第一责任人……下面我结合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汇总一下班主任成长历程的“六字”真经:
一、爱——爱生如子
爱生如子,是关爱,不是疼爱。班主任要像父母一样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成绩起伏,却又不能越俎代庖,像父母那样简单包办,最终消解了班主任的威严,模糊了师生的界限。爱生如子,我们既要扮演好孩子们生活上临时监护人的角色,还要扮演好学生学习上德育导师的角色。对于后进生,班主任不能把他置于自己的对立面,而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用环境去改造,用规矩去塑造。那些严厉的批评和温暖的鼓励,那些人生规划的引导和当下头疼脑热的问候,都会化作美丽的浪花成为孩子们驶向成功彼岸的沿途风景。
二、严——严而有格
严而有格,是原则,是准绳。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坚守原则,把握标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一件事该做到什么程度,做到这个程度该怎么办,班主任必须有原则,有标准,严而有格,严而有度。无论是教学区,还是生活区,我们都应该给孩子们制定具体详尽的标准,把执行力贯彻到底。拿课间活动来说,学生必须在教学区有序活动,不能涉足生活区,以便杜绝课间打乒乓球和买东西的现象。拿下午考勤来说,值日生无论是教室的、卫生区的,还是宿舍的,必须在2:10之前进班,否则午唱这样的主题活动也会流于形式。
三、勤——勤能补拙
勤能补拙,是良训,是老话。身教胜于言教,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就是最好的导航,班主任披星戴月、栉风沐雨的辛劳就是最好的德育。让班级的常规融入班主任的生活,让班主任的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标杆,班风和学风建设就迈出了最重要、也最坚实的一步。高一的习惯养成直接关系到孩子们高中三年的学业质量,我们必须在陪伴中无缝隙地关注每一个环节的成长,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进步,给每一个家庭一个满意的交代。
四、细——事无巨细
班级无小事,我们必须确保班级在既定的轨道上稳健运转。常规养成教育不仅丝毫不能懈怠,还要着眼于细节的改进与完善。细节彰显境界,细节决定成败。打磨生活、学习的细节,让行为更规范,让性格更温润,让意志更坚定,让眼界更高远,让能量更充沛,让成绩更优秀……班级管理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有助于班级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五、实——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要踏实,要务实。 班级常规与德育主题活动一定要落地生根,切忌浮于表面。我们要把学习、纪律、卫生、主题活动的目标设计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考核指标与学生成长的统一。拿“一日三餐文化活动”来说,早诵要精选篇目,讲解检查;午唱要严明纪律,严肃统一;晚评要明确分工,时时跟进。拿成绩分析来说,我们要依托问题寻找办法,落实到课前准备、笔记整理、作业达标和考试教育上。
六、恒——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要坚持,要守望。孩子的成长,班级的进步,离不开我们持之以恒的守望。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把最简单的常规坚持到底。这样,班主任就能形成一日常规的用语体系,学生也能形成一日常规的言行习惯。
班主任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我们守望着孩子们的成长,也见证着孩子们进步。我期待着在学校创设的青蓝工程这一平台上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探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