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师恩难忘

[日期:2010-09-10] 来源:  作者:灵河绛珠 [字体: ]
     里与老同学相约,一起去看望了我们高中的班主任王荣生老师。

    高二分班后,老师一直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他那时四十出头,中等身材,微胖,发型看似“主席头”,目光炯炯,谈吐不凡,思如泉涌。

    在做他学生的日子里,我们学到很多很多。原本枯燥的历史教材,经他之口变得生动有趣。他的授课结合了许多历史典故,并适时地将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内容糅合进教材中,听来栩栩如生。历史课成了我们的最爱,我对历史也开始产生浓厚兴趣。

    王老师善于传授学习方法。简化法、知识体系建构法、表格填充法、对比法等等成为我们制胜的法宝。他还鼓励我们互帮互助,采取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

    作为班主任,他提倡民主管理,鼓励我们实行“自治”。我们几个班委、课代表经常在讲台上慷慨陈词,着实过了一把“官瘾”。他还紧跟改革开放的春风,提倡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所以,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各类文体比赛,我们班总是独占鳌头。

    今天想来,老师最让我们佩服的还是他的人品。他为人真诚、正直坦率,坚守文人的高洁,从不随波逐流。痛恨不公现象,崇尚自然和简约,颇有“陶公”的风范。还有,他对学生的爱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公平公正之中又有所偏爱——对我们这些寄宿生。一群远离家乡的农村孩子,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到孤独和自卑。是老师用一种父爱兼母爱的情怀温暖了我们的心。我们的烦恼和忧虑总是逃不过他的眼睛,而经过一番推心置腹、循循善诱的谈心,阳光总会把乌云和潮湿蒸融。

    不能忘怀,那沮丧时亲切的安慰,囊中羞涩时他及时的相助,还有节日里他为不能回家的我们送来的红红的苹果、甜甜的点心······这些都让我们感到了家的温暖、亲人般的关怀。纵使岁月流逝,这些美好的花絮都将在心里珍藏,永远不曾远离。他的关爱温润、芬芳了一颗颗心灵,让我们在接受的同时也学会了赠与。爱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交流着、感动着······

    十几年后,我们又回到老师的身边,不过已是双重身份——老师的学生,学生们的老师。为人师的我们努力着、付出着,因为有我们老师的身影时刻在眼前浮现。

    面前的老师,头发已泛白,但气色很好,神采不减当年。退休后的他赋闲在家,与书为友,有孙儿膝下承欢。言谈中不免回忆过去,感慨万千。坐在他的身边,又找到了当年做他学生的感觉,幸福无比。老师关切地问起我们的现状——工作、家庭、生活······我们聊着、笑着,不知不觉中,两个多小时匆匆而过。起身告别,老师送至楼下,微风中,他的身影竟略显苍老。心中涌起隐隐的痛——老师真的老了,与友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起沉默不语。

    莫言岁月催人老,人生何处不秋风!与友商量着每年都要来看看老师,为了那份浓浓的师生情,也为了安抚心中那份隐隐的痛。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我们常常记起某个地方,是因为在那里有我们常常牵挂的人。母校是我们记忆的常青树。在那里,有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一起唱着青春的歌;更有给我们阳光、雨露,细心呵护我们成长的恩师。

    师恩难忘。就让岁月的风抚过记忆的风铃,轻唱在每一个清晨、午后、黄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