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听了不少老师的课,从他们的课堂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气息,也领略到了独特的个人魅力。他们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学科素养,如一阵清新的风拂过心田,使我为之陶醉,为之震撼。掩卷沉思之余,不禁自问:教师的基本素养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究竟应该怎样走?
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智能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外在素养等等。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指教师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和。它影响着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内在基础,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和态度,对其他素养起着决定性影响。
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
文化素养是指教师通过学习和积累而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进一步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基本情况。教师的文化素养包括: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有人把教师的知识结构比喻成一棵大树,根系是文化基础知识,主干是专业知识,枝叶是教育科学知识,而土壤是丰富的社会生活。
教师的能力素养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的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板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审美能力等等。
教师的心理素养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兴趣、认识、情绪、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因素。
教师的身体素养是指教师身体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应具备的条件。如体格状况、体能状况和身体的适应能力状况。
教师的外在素养是指教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风度言表、外在的精神面貌。它是教师的德、才、体、貌等各种素养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表现所形成的独特风貌。内外兼美才是一种真正的美。
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发展,才会逐渐拥有以上素养。要想拥有丰厚的学识和良好的素养,我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的五“气”。
一、正气
人格是一个人的最高学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气是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素养。
充满正气的人必是襟怀坦荡、纵横开阖的人,也必是充满爱心,对学生宽容、尊重、信任的人。充满正气的老师呵护着学生的心灵,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充满正气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必会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叶圣陶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商品经济浪潮的不良风气面前,教师应抵制世俗思想,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师魂,弘扬正气,从而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二、精神气
精神气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它如熠熠闪烁的星光,支撑着人的信念,照亮着人的心灵。王校长曾经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精气神”,我们的办学宗旨是“精精神神办学校”。教师拥有了精神,也就拥有了前进的动力。面对困难,我们会变成潺潺流淌的溪水,以顽强的生命力、不懈的追求、坚韧的毅力绕过一个个碎石险滩,一路奔腾、一路欢歌、一路收获。
日常生活中,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展现于学生的面前,激励他们健康向上;课堂上,以饱满的激情调动他们的思维,引领他们撷取智慧的硕果。斗志昂扬、朝气蓬勃、自信奋起,为教育教学注入激情和活力。
三、锐气
锐气如同朝阳,蒸融一切的潮寒与黑暗;如利剑,斩断一切的荆棘与愁丝,也揭去一切的守旧与陈腐。拥有锐气,才会使自己高瞻远瞩;教师锐意进取,才会使自己紧跟时代潮流,使教学时时创新和发展。同时,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深入学生的心灵,捕捉智慧的火花,让灵感在课堂上不断闪现。
四、书卷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气就是书卷气。脉脉书香,轻抚着感官,浸润着心灵,如同给人施以淡妆,使人由内而外散发着一股幽兰之香。教师的学识和素养不断积淀,由此变成肥沃的土壤,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苏霍姆林斯基呼吁教师“要把读书当做是一种精神需要”,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大脑,净化自己的灵魂。凭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书卷气息传承文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催生学生的卓越智慧。
五、才气
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才能站稳讲台。教师的才气是赢得学生尊重、信任与爱戴的前提。如今,选课走班已成为大势所趋,不学无术、平庸无奇的教师必将会无情地淘汰。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教师具备“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之需,教师需要拥有源头活水,才会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智慧与魅力,才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涵养知识,开拓视野,以“大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的课堂妙趣横生、挥洒自如。
总之,教师的素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是成功教学的源头活水,它有赖于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索、感悟积淀、反思升华,唯有此,教育才能够呈现出一片绿意,教师才能够在专业发展领域诗意栖居、潇洒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