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车筐的螺丝掉了,一直摇摇欲坠让人不安,在一天上班的路上经过一个路坑时,“哐当”一声,车筐差点掉在路上。我颇狼狈地骑着车子满大街找寻修车铺,曾经熟悉的身影如今却难寻了。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看到了修车师傅的身影,我小心骑过去,老大爷只撇了一眼,还不待我开口,就拿着钳子螺丝等工具走过来、忙活起来。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手,都看不清本来的颜色了,像是枯树皮毫无生气却又格外的灵活。卸筐、上螺丝、重新对准、拧紧。三五分钟功夫,车筐又稳稳地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我问大爷多少钱,他摆摆手,转头又去忙活了。
他自始至终没有说话,眼里只盯着手里的活,不停的忙碌着。
修车老大爷忙活一天好像也不为挣钱,日复一日的重复同样的工作,街边的手艺人大多是年长者,手艺磨出来了,年纪也大了,像这样的手艺人好像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一般不会也不愿干这个。干这活儿得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光阴。
收藏家马未都老师曾在一期节目中说,他收藏有一个漆器的木盒,经年累月这个老物件留下岁月的痕迹,漆面斑驳了,四个角也磨没了形状。但因一直没寻到掌握这门修复技术的手艺人,马先生说,如果不能修复,那不如继续保持原样。
“磨剪子咧锵菜刀”、“修理雨伞”,这些记忆中的吆喝声好像很久很久都没再听到了,爆爆米花、捏面人的手艺人好像只留在童年的记忆里一样。
手艺人在渐渐凋零,他们的手艺也渐渐消失。我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日新月异的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也希望时间过得再慢一点,留住这些手艺人,留下这些手艺,因为,它也是我们厚重历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