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三句话来阐述认识的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想,它们同样适用于历史研究和教育。
黑格尔说:“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不能从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这句话富含哲理,略带讽刺意味。其实,历史是不能当做小姑娘来涂脂抹粉的,历史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学习历史,丰富认知,深刻挖掘其内涵,将其精髓渗入灵魂的最深处。唯有此,历史才不单单是过往,历史教育才能发挥其育人功能。
第一,汲取营养,启迪心智。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采撷知识和智慧的精华,使耳聪目明,心领神会。
历史在每个人面前打开了一扇扇门窗。古往今来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谈古论今,可丰富自己的素养,充实自己的心灵。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曾几何时挥毫泼墨,谱成盛世华章。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及两宋,乱世中的哀鸿遍野令人扼腕叹息,而豪杰辈出也令人眼前一亮。明清盛世的辉煌与帝国的彷徨相伴相随,给后人留下几多回味与深思。
到了近现代,各色人等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新世纪的曙光到来,最终扭转了乾坤,使日出东方万山红遍。正如毛泽东在诗词中所吟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习历史,丰富文化底蕴,润泽心灵,拓展视野与思维。
第二,传承文明,完善人格。
历史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读史使人明志。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人是社会的人。历史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儒家有其明确的义利观,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呼唤人格的完善,还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正是这些闪光的思想,感召着一代代人不懈地努力着、追求着。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之后的江泽民、胡锦涛等继往开来,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小康社会。
教育学生学习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中华之振兴而读书;学习他们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情怀,自立、自强、永不言弃;学习他们聆听人民心声,心系百姓的美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学习他们谦虚谨慎、好学深思的品质,锻造自己的人格和品行······
让历史一页页延续,一代代相传,使之日新月异,光彩无限。
第三,学会感恩,开创美好未来。
历史教育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感化学生的心灵,教会学生感恩。如通过学习中外的近现代史,珍惜现在和平、民主的生活,自觉地维护学校和社会秩序,抵制不良风气,与大家一道建设和谐社会;通过学习科技史,体会文明发展和创新的必要性、艰巨性,认识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科学地加以扬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营造绿色家园;通过学习文化史,学会鉴赏、保护文化作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历史再添光彩。
第四,知古鉴今,继往开来。
历史就是一部教科书,蕴含着荣辱兴衰,满载着治世良方。盛世华章可歌可泣,而繁荣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也不能等闲视之。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在一战后建造的虚华大厦顷刻倒下,它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盛行的恶果。使多少人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流落街头,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富兰克林·罗斯福凭借着远见卓识、超人智慧和坚定信念最终领导美国人民从废墟上站了起来,给了危机一个坚决的反击。这次危机也警示了21世纪初的人们,许多人吸取了教训,借鉴了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开始从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走了出来。---这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借鉴功能。
明清前期的繁盛与后期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政府的江河日下只因不能适时变通,以至于被远远地抛在了历史长河的后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进步才能生存。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道”,墨家的“兼爱”等思想蕴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西方的人文主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与东方思想的精粹相互糅合,共同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回顾历史,直面现实,牵手过去与未来,让历史常青常在。
第五,珍爱生命,学会生活。
历史学科应该注重人文主义教育,体现人文关怀。通过学习革命与改革的有关内容,认识到先进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学习优秀人物的品质,成就精彩人生;通过学习战争与和平的有关内容,体会和平来之不易,并自觉维护和平与正义;通过学习科技的有关内容,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学会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珍惜美好生活,珍爱生命;通过学习抗争和探索的有关内容,进行耐挫教育,养成不畏艰险、不懈追求的品格······
生命教育是基于人文情感的教育,它将使学生心存美好、受益终生。
历史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是一首首隽永的小诗,是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是一句句发人深思的哲理。让学生牵手历史,直面现实,心向未来,让美好人生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