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知识还需进一步积累。
字音、字形、词义绝大多数都出自课内,就连稍具难度的病句题也是平日多次强调的类型,默写题也全部是课内的重点语句并且考前我们也一直在做强化训练,可学生的得分率并不高,甚至出现了"跬步"与"硅步"不分的令人无言的错误.这只能说明我们对课内重点知识掌握得很不牢固,对知识的落实并不到位。
2、综合阅读能力仍非常欠缺,亟待进行系统训练,加强答题方法归纳总结。
文言文阅读考察的是课内文言选段,原本学过的内容却依旧出现了词义把握不准的情况,文言词汇极度匮乏,学生更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
现代文阅在审题、分析题目组织答案上做的不尽人意,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还十分欠缺。
3、语言运用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语言运用题考查了下定义,这题几乎不得分,因为许多学生竟不能找出与概念相关的主干,如此又怎能抓住得分要点?
4、写作,文体不够明确,内容缺乏深刻性,语言空洞、贫乏,老套、陈旧,随意性较大。
本学期,我们系统训练了记叙文的写作,但学生依然不能写出典型的记叙文,即便文体符合要求,内容也是陈旧老套,在叙事中只是一味平铺直叙缺少波澜。
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平时学习语文的状态、习惯和方法还不够科学,有待改变。
如何做到语文学习的高效优质呢?要高效就得要方法,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语文的学习也要讲究方法,“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是学不到东西的。因此,要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确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一个会学善学的人.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1、从心理上要重视语文、喜欢语文
长久以来有些同学对语文存在错误认识。一方面觉得语文是母语,只要能够认得字能读书就可以了。其实语文包含的知识非常丰富,有用的东西多,而且生活中要求你会读读写写的地方不在少数。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认识几个字就罢。另一方面,有些同学觉得语文学习总是不见成效,所以热情不够。语文的博大精深需要大家慢慢的深入进去才能发觉它的魅力所在,那么语文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2、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所涉及的面广、知识丰富,课内课外都有可学之处。
课内主要要求大家掌握一些语言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性的东西,旨在使大家“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举一反三,提高语文水平。因此给大家提出三点要求:
(1)自觉预习
提前阅读将学课文甚至了解该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确立课堂学习目标。对于文言文单元,要求熟读课文,动手圈点勾画,旁批疑难点。
(2)专心听讲
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听课要眼到、手到、心到,要跟随老师思路,作好笔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可能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3)及时复习
复习要主动。每晚临睡前回顾当日所学,对记忆背诵的内容加强巩固。结合周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弥补。每个月整理自己的笔记本,系统小结一次。
课堂上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和老师密切配合,就可学得轻松。当然,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来不断扩展知识面。课外,要求大家会挤时间,利用一切饭后睡前的空闲随手翻翻,广泛阅读;或者把知识点做成知识卡片抓紧时间记忆。
3、“读”、“摘”、“背”、“写”、“练”相结合
读,首先是读课文。语文学科选编的文章有其代表性,编者从各个时代各种题材选择内容,由浅入深让同学们从不同层面接触语文,提升语文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其次要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名著。上学期,我们一起做了《三国演义》的专项阅读,本学期我们将继续阅读。希望大家制定读书计划,一学期安排利用周末和假期阅读1-2本名著,积水成渊,积少成多。
当然,还可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的阅读,扩展知识面,增长见识。
摘,即为摘抄。可以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也可以是知识点的整理。另外可以积累一些妙辞佳句、精美文章。甚至还可以记录一些生活感悟。其实,阅读摘抄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储存丰富的素材才能对写作有帮助。
背,主要指背课文和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对于要求背诵篇目一篇也不能马虎,而文言实词、虚词记忆则多多益善。然后,可多记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名人典故等,增加知识储备。
写,主要是写些随笔。随笔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是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时时动手写点东西是个好习惯,长期坚持写作的人思维更敏捷,谈吐更清楚,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写作文自然不成问题。
练,指的是平时的练习。练的内容主要是做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内容庞杂,有的知识也比较细碎,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提高,才可查漏补缺。因此要求大家在练习中认真对待,规范答题,及时整理笔记。
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只有结合个人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才能为后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希望大家能在高中阶段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