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一年中的假期有很多---寒暑假、周末、五一国庆等小长假。放假后,学生们暂时从忙碌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多有如释重负之感。有的学生如鱼得水,欢快地畅游于各种娱乐消遣中,乐不思蜀,忘乎所以;有的学生走出老师的视野后茫然无知,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有的学生因意志力薄弱而被社会上的坏人利用,走上犯罪道路······在如何休闲这一问题上,
国外对休闲教育的认识
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唯独在闲暇时间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主张把休闲教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部分。
休闲教育,又称“闲暇教育”,在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美国,休闲理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教育家杜威提出,要把休闲内容作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纳入教学过程之中,把休闲教育当作“最为严肃的教育任务”。不少国家经常对公众进行休闲教育,以充实人们的休闲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中小学是休闲教育的重点,许多学校开设了休闲教育课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能否合理安排和利用业余时间对于人的发展作用重大。因此,要教会学生休闲,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珍爱生命、快乐生活。
休闲教育的主要内容
1、合理制定计划,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放假了,适当放松一下未尝不可,但不能忘记学习。教会学生制定一份详尽的假期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并根据自己的生物钟适时调控。如在自己经历最充沛、头脑最清醒的时间段内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读书写作。疲劳的时候娱乐消遣、做做户外活动。劳逸结合可以提高效率,并可以提升快乐指数。
2、提升品味,发展特长。平时学业紧张,很多学生把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放在了一边。放假了,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好好发展。但需注意提升品位,培养高雅情趣,切忌走向低俗。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以去特长班“镀镀金”,或者拜访有这方面专长的老师或亲友给予指导和帮助。
3、增进交流,提高交际能力。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历来讲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生应该利用假期增进与他人的交流,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力量。如举行家庭茶话会、走亲访友、与驴友一起郊游、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进与他人的感情,提高交际能力,增加社会知识,为自己开拓一片新天地。
4、完善人格,塑造完美自我。良好的品格和道德能够使人获得成功,赢得真情。假期期间也要注重人格的锻造。让学生珍惜与亲友在一起的时光,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孝敬父母、关爱家人;进行耐挫训练,如进行长跑或登山活动;参加公益活动,如到福利院打扫卫生、照顾孤寡老人、与贫困地区的学生结对子;去农村体验生活,体会农民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珍爱生命。
正确引导,加强督促
学生的休闲多带有自由性、随意性,且很多学生尚未成年,正确评判事物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
假期是休闲的时间,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