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下的教育陷入了令人恐惧的误区,那就是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一味地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甚至将孩子作为满足成人虚荣、追求功利的工具。幼儿园成人化,3岁的孩子要学习4000个汉字,4岁的孩子要学弹钢琴,未满6周岁的孩子要读一年级……。孩子就像没有了车闸的车子,而方向盘就握在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手里。在学校,一个学期的课程用半个学期就快教完了;高中三年的课程用两年教完,一年专门复习……。对这些急躁冒进的现象,必须提出这样的口号:教育,是慢的艺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待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有半点儿急躁,要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不急于求成,静等花开,减少浮躁与功利,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基。
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课堂。但是有些老师没有了解新课程的精髓,只会照本宣科,不会灵活运用新课程的有关理念。课堂上不敢讲了,完全放给学生,学生乱了,效率低了,任务完不成了。课下不敢管理了,一切都随着学生的性子来达到“个性成长”,纪律乱了,班级凝聚力没了。针对这样一些不良现象,必须注意:教育,也是快的艺术!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不可因新课程而被颠覆。该管的时候必须严格管理,该讲的时候必须讲而且要讲到位。教育的目的就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说快的艺术有什么不对。
看待教育,我们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一点论是片面看问题的观点,即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或看了那一面又丢了这一面,不能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我认为不可片面地强调教育的快与慢,教育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培养人的艺术。有时候必须要快,而有时候要慢下来。又好又快也许是一种较好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