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从“永不凋谢的玫瑰”看惩戒艺术

[日期:2011-03-02] 来源:  作者:索非亚 [字体: ]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

      看罢这篇文章,忽然想起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反思日常教学中的细节,只有大声呵斥,怒气冲冲才叫批评吗?我们是否也曾不冷静,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待犯错的学生?前几天批改学生的作业,其中一个学生的“狂草”令我十分恼火,不但字体潦草,还漏掉了不少单词。本想一撕了之,让他重做,但这能保证下次、下下次的作业不再应付吗?我让课代表把他找来,还没等我开口,他就垂头丧气,等待“暴风骤雨”的降临。我翻开他的作业本,又翻开其他两个同学的作业,让他比较,他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我说:“大家都说字如其人,可我觉得不是这样。白白净净,又聪明又斯文,咱得让这字和外表匹配起来。写字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你们刚一入校我就讲过。什么道理你都懂,如果你能有实际行动,一点点的改变都是进步。”第二天的作业,他写得工工整整,我写下这样的评语:keep it up , you’ll make it!(坚持就是胜利)昨天听写单词,他到黑板上板演,尽管仍有一些错误,但每个单词都写得很认真,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Good”算作表扬。试想当时倘若我把他的作业一撕了之,或许他永远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还会有逆反心理,干脆不交作业。

      就像送给孩子玫瑰花的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面对学生的错误,用心灵呼唤心灵,用耐心去引导他们,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惩戒是一门艺术,和风细雨在这门艺术中独具匠心,它能让孩子们学会自省与自律,这也是批评教育的意义所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