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话,摒除迂腐,获取真知,汲取智慧,让生命更加美好。
教师与教师的对话
人是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和灵感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终生追求知识和美德,临死之前还在与弟子探讨灵魂和智慧的问题。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互帮互助、团结向上、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应虚心向他人求教,汲取其教育教学的经验,不断完善自身人格,丰厚学养与教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正确而适时的专业引领是教师迅速成长的助推器。青蓝工程的推行,新老教师结对子,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机制;日常的集体备课及听评课活动触及到教学的细微处,有利于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积淀。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活动的个体。教师应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并与其对话:课堂上调动其思维,催生其智慧;课下激发其潜能,开拓其发展空间;对他们渗透爱和美的教育,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与生活;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独立、自由、民主、平等、创新的平台,使他们在学海中欢快地畅游;给他们一个科学的评价,使他们自觉地扬弃,在自信与理性中独立前行。
亦师亦友,做学生心灵的朋友、前进的航标,使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始终感觉到温暖和充实。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班集体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调控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交际,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营造一种锐意进取、健康向上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不是游离于集体的孤独者,自身的存在与他们密不可分,集体是自己温暖的家。从而树立一种正确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并力争为集体添砖加瓦。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将来顺利地步入社会、融入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人。
教师自身的对话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师需经常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一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还有待完善;与其他教师相比有哪些差距;有无自己的特色;新课改的理念需要如何贯彻实施;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等等。
如能在此基础上加以酝酿,写出教学反思、论文或博客,无异于锦上添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古与今的对话
历史是过去的存在,一切的现实都会变成历史。学史的目的之一是知古鉴今,指导现实生活。因此古今之间要加强对话,在对话中汲取智慧的结晶,把握人生的方向,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获得治世的良方。唯有此,历史才不会存在于冷冷的幽暗中,才能牵手历史与现实,使其焕发生机与活力。
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叩击明月心,问鼎青山城,且悟且思,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