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朋友带着12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去餐馆吃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店主的儿子大约两三岁的样子,正在门口玩泥巴,小脸,小手,身上弄得脏兮兮的,孩子却沉浸在自己的娱乐世界里,浑然忘我。孩子的母亲看到了,冲过来对子儿子大喊“脏死了,脏死啦,快起来!别玩了!”孩子是没有理会,继续沉浸于泥巴上。他妈妈一把把他拉起,孩子手里拿着泥巴,一边哭一边喊“我要玩”,他妈生气的一甩手,转身离开。大家都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是没有想到,一会儿,孩子的爸爸过来,一把拽起孩子,照着屁股狠狠地抽了两下。孩子被打疼了,嚎啕大哭,委屈极了。
目睹了这一切,朋友问儿子“你觉得她的爸爸妈妈做得对吗?要是你,你会怎么做?”儿子很自然的答道:“让他玩,等他玩完了,给他洗个澡就行了。”朋友又问8岁的女儿:“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女儿想了想说:“可以找一个他没有玩过的玩具,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玩具上来,不就可以了吗。”孩子们很诧异,为什么他们的爸爸妈妈不让他继续玩呢?玩泥巴有什么错误呢?
人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成长过程,他需要在他那个年龄经历那个年龄应该经历的东西。可是,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在和在沉浸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被大人无情的打断或阻拦,而阻拦的理由,是大人们认为这是“错的”,或者是“不合适的”。
其实事情的对错与否,不应该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来评判。对于孩子,他们只是在经历成长的过程,经历成长的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东西。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当成长的过程常常被打断,我们有怎能期望这个生命成长到一个理想的高度呢?”。
我们作为家长,不要打断自己的孩成长过程;作为老师,我们不要打断学生的成长过程。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回到孩子的角度,用心呵护,伴他同行,放开双手,给孩子一个理想的高度去经历,去探索,去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