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怎样实现强将手下无弱兵

[日期:2011-04-22] 来源:新希望  作者: [字体: ]
    教育频道正在播出《名家讲坛》节目,我匆匆瞥了一眼,却被正在讲座的教授的一句话给吸引了过去,因为他说:强将手下统统是弱兵。俗话说的好: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个教授讲的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教授还在继续讲述,我很快也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一个公司的中层干部跟教授抱怨说我们的总经理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就是要证明我们(中层干部)是白痴。教授就问你是怎么做的呢?有没有告诉总经理你不是白痴,那个中层干部回答说,我没有,为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比较好混只好装白痴以满足他的虚荣心。教授因此得出结论,在这个总经理的管理下他的下属就只会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没有所谓的强兵了。其实在这个案例中,这个强大的总经理一定带不出强大的下属,但要以点概面的说“强将手下统统是弱兵”也过于绝对,同样“强将手下无弱兵”的说法也是过于绝对,所以只能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强将手下无弱兵”。

    其实“强将手下有弱兵”的关键在于放不放权给下属。这里我们可以看看诸葛亮这个例子,后人特别推崇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将其视为智慧化身,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诸葛亮的“才”是有目共睹的,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协助刘备最终形成蜀汉与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辅政,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候,成立丞相府办事。不久,又兼任益州牧,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最终蜀国先被魏国灭掉。

    同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要适当放权,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学会自治,班主任只要把握好大的方向,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做。有的时候,我们为学生做得越多,越是害学生,是让他有了依赖心理。而且我们老师与学生所处的位置、经验、环境都不同,所以有时符合我们意愿的,未必符合学生的情意。当然让学生自治,并不意味着让他们自由行动,而是要他们共同治理;也不是让他们毫无规矩地学习和生活,而是让他们参与制定规则、班风、班纪;也不是放任他们,而是要教予他们练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的自治,小到一举手一言行中,大到学校事务、生活事务种种的事项,都是学生锻炼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很多事情别人为你做得再精细周到,都不如自己去尝试体验,只有自己去做了,才能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快的进步和发展。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