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还有下文,其完整的话好像是说: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得重要。而我们都断章取义了,名言顿时变成了成功的虚假命题。
按照这样的虚假命题,教师和家长们就会一厢情愿地、千人一面地教育孩子,根本不去考虑孩子自身智力的情感的性格的差异,一律用“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来度量学生了。学习成绩不好100%是孩子不努力,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那就是努力的还不够,还需要“头悬梁,锥刺股”。这样以来,孩子很苦,家长很恼。
按照这样的虚假命题,孩子们从小就认为,学习不好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不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从来也不敢把自己的成绩不好“归功于”老师们。所以只有拼命地学、拼命地赶,最后实在赶不上了,只好破罐子破摔,恨自己不争气!
如果老师们和家长们没有用这个虚假的命题来“祸害”小孩子,他们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也知道是正常的现象,完全没有必要自暴自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暂时的学习不好有用什么问题呢?即使是永远的学习成绩不好,还可以干别的,绝不可一棵树上吊死。
按照这样的虚假命题,孩子们有一天走向工作岗位后,先是拼命地工作,但工作成绩绝非仅仅与努力成正比。要知道聪明和努力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聪明的人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一旦他发现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时候,他就会绝望地认为:社会是这样的黑暗!要想混得出人头地,必须走“歪门邪道”。于是就会投机钻营,拉关系走门子……。一旦掌了权很容易变成个贪官,多危险啊!
可见,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是一个教育的虚假命题,也是一个成功的虚假命题,必须加以改正,否则有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