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突破学生学习瓶颈,全面提高学习效率——高一19班“小老师”模式由尝试到全面推广

[日期:2013-03-19] 来源:  作者:经纬 [字体: ]

在上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存在作业做不完的现象,有些任课老师也向我反映学生作业有抄袭的现象,有一些学生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打瞌睡,这些问题都让我非常的着急,经过一番了解,老师们布置的作业量也都在正常的范围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呢?于是我开始留心观察学生自习课做作业时的表现,经常与学生交流作业问题,最终我认为“学生作业效率低”是主要原因。学生在做作业时,特别是在做理科的作业时,难免会遇到困难,有时候被一道题难住了,就有可能思考一节课,还不一定做出来,也不一定做对。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就有数的几节自习课,做作业的时间不够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避免被老师批评,就有可能去抄作业,久而久之就会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养成抄袭作业的习惯。即便是自己独立完成了作业,所用时间也较长,有的甚至把作业带回宿舍,影响了晚上的休息。充足的睡眠保证不了,第二天起床困难,精神不济,上课时犯困,影响课上学习效率,掌握不了新知识,又会导致做作业困难、效率低,做不完作业,形成恶性循环……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应该如何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呢?在学生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能有老师在旁稍加指点,就有可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大大提高做作业的效率。但是,学生做作业的顺序、进度都不一样,九科的任课老师也不可能同时出现在自习课上。经过一番思考,我想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即聘请学习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让学生有了困难知道找谁去请教。我班首先聘请了英语、数学两科的“小老师”,每科两人,为的是有了问题两人之间能有商量,也减轻辅导同学的压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聘“小老师”做法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们做作业的效率。学生在做作业遇到困难、经过思考解决不了时,能有明确的意识去找“小老师”请教,而不是花过多的时间在一道题上,耽搁了其它作业的完成,或者干脆放弃作业。

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减少了抄袭作业现象。学生经过思考、请教解决了难题,享受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必将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热爱上学习。

3)对“小老师”们自身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四位“小老师”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找到了认同感,提高了自信心,给同学讲解问题的过程同时是知识的总结、升华过程,所以当了“小老师”不但没影响到学习,反而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数学“小老师”杨潇潇,她的入校成绩在班里是第10名,期末统考考了班里第1名,数学成绩考到了116分;另一位数学“小老师”王月,她的入校成绩在班里是第32名,期末统考考了班里第8名,数学成绩考到了121分。我感觉当选“小老师”是她们自信心提升的支点,以此带动了自身全面地进步。

 在本学期,我对聘请“小老师”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设想:

1)聘请“小老师”不再局限于数学、英语两科,应全面聘请各科“小老师”,这样可以增强班里18名学生的自信心,以此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浓厚班级学习氛围。

2)给聘请的“小老师”们发聘书,一学期一聘任,引入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

3)设立专门的“问题本”,记录“小老师”们讲解的问题,形成习题册,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们容易再次出错的问题,以备学生随时查阅、复习。

在上学期期末统考中我班有18名学生考入年级前100名,有6位学生考到720分以上,获得“年级成绩优秀奖”,有3位学生拿到单科第一,获得“年级单科优秀奖”,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感谢19班的各位任课老师外,“小老师”们也是功不可没。希望随着本学期 “小老师”模式的全面推广,学生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