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职业倦怠―――不容忽视的教师心理问题

[日期:2007-03-13] 来源:  作者:王文庆 [字体: ]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显著不平衡的知觉,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职业倦怠常发生于从事教育行业和服务行业的个体身上。教师长期的职业倦怠会恶化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出现教学方法上的不灵活和行为失常,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心理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对学生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其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等,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二是人格的解体,对学生作出冷淡和没有感情的反应,减少接触和拒绝接纳学生。三是较低的个人成就感,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变化,教学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工作值得去做,失败会成为一种必然的工作方式。

职业倦怠已广泛地影响到教师个体的各个层面,而且对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一是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给个人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和谐因素;二是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学品质的降低,教师工作士气低落,无心也无力提高教学质量,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纪律问题也因此增多;三是长期的、大量的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凝聚力降低,人心涣散,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将难以开展。

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千差万别。然而,近几年的研究已证实,社会、组织、教师个人的生活背景等因素与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是领导、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程度愈来愈大,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空前升高;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越来越“难管”,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和倦怠的主要因素;三是班级人数的膨胀、无休止的加班加点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中学教师戏称学生是“三年徒刑”而自己是“无期徒刑”,周末休息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了;四是工作没有自由度和自主权,总感到是给别人干的,播一播,转一转;五是自己的工作缺乏社会的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来自领导的、同事的支持,总感到一种孤独感、飘零感。

    在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大量存在,已给教育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一些学者认为,缓解这种状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 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的历程。教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职业倦怠是一个自然地现象。对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要提供充分地岗前培训,尽量减轻信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对新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另外,要特别关注工作15年左右的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增强他们的专业自信,进一步激发他们教育创新的热情。

2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是避免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包括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建立赏罚分明的奖励机制,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等。

3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机制,对教师工作给予合理的期望和信任。引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边教书、边读书、边研书,做一个善教乐研的新型教师。

4 指导教师进行自我调节。一是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压力;二是加强身体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三是学会与他人交往,优化自己的人际关系。         

     总之,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倦怠,学会及时科学的自我调整,将对每一个教师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