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行动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日期:2007-06-14] 来源:  作者:王文庆 [字体: ]

    教师可以通过行动研究的途径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如果教师在教学行动和自我反思之后,能够用新的观念看待和发现学校的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算是进入行动研究状态了。从研究内容上看,教师的行动研究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管理研究。

一、     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行动研究之所以重要,部分原因也在于它是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条道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所谓“课程工作者”,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和“重新开发教材”的人。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不断地调整、补充和开发教材,可以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

二、     校本教学研究——成为有“教学智慧”的教师。

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基本使命就是让学生因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而主动求知、自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传道”。这里的“传道”是指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激励、呼唤和鼓舞。对学生来说,“传道”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好的教师总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他的学生。二是“授业”。这里的“授业”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达到要求的水平。不但要传授知识,更加注意培养能力。三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新课程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目标不但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更加重视情感、态度、度价值观,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从台前走向幕后,由演员变为导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叶圣陶在给老师的信中说,教学如“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值得我们反复琢磨、学以致用。

三、     校本管理研究——成为有“管理智慧”的教师。

教师除了研究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之外,还应该研究学生管理问题,努力成为有“管理智慧”的教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由于国际化、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等趋势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意识觉醒,参与意识增强,表现欲望膨胀,教育者与学生的“代沟”也日益增大,教师不理解学生、家长不理解孩子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和问题,在这样的状态下从事的教育教学,其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的。科学的管理是民主的管理,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的民主精神。在管理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其次要认真研究学生管理的技巧、方法,要用科学的方法实施管理;三是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总结,不断调整管理方式方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

总之,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要关注自我、关注文献、关注收获。要加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要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改善行为。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成为一个有课程智慧,有教学智慧,有管理智慧的新型教师。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