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与“自主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涉及的活动应与其学习内容相适应。一些活动仅通过个别学习便能顺利完成;而有些活动需以结对方式完成;还有一些活动则需组合3-6名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他们开展合作所需要的指导与机会。例如,教师可通过师范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怎样倾听、分享、综合他人的想法,以及怎样建设性地化解分歧。在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进行检查,以确保所有的小组都能进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导。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与同学共同钻研疑难问题、共享体验学习成果的同时,培养协同合作的精神。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是:
(1) 选定课题,即确定学习的内容或任务。
(2) 小组设计,即确定学习的规模、划分学习小组。
(3) 安排课堂。学习小组的成员面对面地聚集在一起,能够看到相关的学习材料,相互交谈、讨论。
(4) 呈现学习材料。把学习材料分割开来,使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内容,并承担相关的学习责任。
(5) 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根据分工首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最后把各自的学习成果结合在一起。
(6) 提交小组的学习结果。学习小组把本组的学习、研讨结果呈现给全班,教师总结、评价各组的学习,必要时对学习内容进行补充性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