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红娟,安徽机械工业学校语文教师,一名教学一线的中共党员,该同志立足岗位,自觉地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教书、育人、教研、课改等方面勤奋努力,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带头追求和创设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
该同志主要担任历年高职班的《语文》和普通中专班的《社交礼仪教程》、《应用文写作基础》、《普通话口语交际》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尝试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在教学中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无论是教学计划的编制、课前备课、教案撰写、教学记录、作业批改等教学环境都能做到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严守自己的岗位职责是她一贯以来的工作作风。在教学中自觉地担负起育人的任务,严格课堂管理,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她的课堂有时就是一场小型的辩论会;有时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平台;有时就是一场即兴演讲赛;有时就是一场礼仪走秀。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06/07学年、07/08学年、08/09学年分别获得了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一等奖;07/08学年、08/09学年分别获得学校和校党委授予的“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在学校举办的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学校“骨干教师”的称号;同年又获得“全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自觉担负起育人工作,做学生贴心的班主任
该同志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期间她严格管理、心系班级、关心学生、教育和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和好干部,是一位深受班级学生爱戴的优秀班主任。
在担任05届高职班的班主任期间,针对班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采取对好学生高要求,对差学生低要求,耐心细致的班主任工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班级管理井然有序,班级各项考核排在全校前列,并获得学校授予的“文明班级”的称号。班级22位学生升入高职院校,是我校高职班开办以来升学率最高的班级。她也因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接着,2008年9月,担任了普通中专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由64人组成的普通中专班,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缺乏兴趣,于是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来引导学生、塑造学生成为她管理该班的出发点。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处处在为他们着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为了使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她从9月1日这个班开学上课起,义务上晚自习整整两个月,在这两个月的晚自习期间,她与班级学生紧密接触,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各方面差异较大的班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稳定下来,在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走向正轨。班级综合考核第一学期在全校排列第二名,第二学期班级综合考核排列第一名。班级学生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和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
教学研究工作走在教师队伍的前列
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进行了教学研究工作。2008年初申报了课题:《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课题经学校审核上报后,被安徽省职成教育学会立项。做为课题负责人,组建了由六名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的课题小组进行为期一年的解题研究工作。该课题于2009年准时结题,被专家组评定为省级优秀成果。本课题的研究的突出贡献就在于带动和促进学校其他科研活动的展开,使学校科研氛围大大增强。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践行了“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题组共撰写论文9篇,其中缪红娟撰写论文3篇、拟写工作报告一篇、完成结题报告书一份。
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教学对象、研究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并撰写了学术论文:《试论语文教学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契合》,于2008年发表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该论文分别从兴趣的契合、问题的契合、合作的契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这期间还撰写论文:《论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与2009年发表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该论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语文课程本身所具备的特质去实施中专学生所缺失的人文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缪红娟的教育教学工作凸显张力和强势。
率先引领语文课程改革
做为语文教研室的负责人,带领语文教研室的几位年青教师在语文教学上进行大胆创新,将语文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以模块的方式分块教学,并予以实施,从实施的结果来看,取得了成功,如此教改使得语文教学更适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得会、用得上”为教学理念,讲究实效性。此次语文课程改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安徽第一轻工业学校、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四所中职学校领导、教师共计20余人于2009年4月2日到我校观摩了语文教改成果,教改核心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基本素质,追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教改成果受到来校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同时也受到我校领导的肯定,带动了全校课改的全面展开。
正常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她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带领语文教研室的年轻老师一起成功举办了“文学兴趣小组”活动,每周一下午两节课后准时上课,此项活动一直坚持至今,两年多来没有间断。重点培养一部分学生的写作、口语表达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等,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成效。牵头举办了全校范围的“中华经典诗文”诗歌朗诵比赛、普通话大赛及不同主题的演讲比赛,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经她辅导的学生获得2008年淮南市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演讲)二等奖;兴趣小组的同学还积极参加全国“第六届文明风采”征文活动,分别获得省级复赛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获得全国决赛三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参加省级“感恩、自强、责任”助学征文活动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