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研讨课设计与反思
2018/10/25 10:33:40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课,在高二九班进行了生物组的研讨课,课题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课堂设计思路
  1.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回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合成部位,抛出问题:生长素起着调节细胞生长的作用,它的浓度越高越好吗?
  2.图表结合,总结规律
  根据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芽有不同的影响,总结出生长素的两重性,进而分析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影响,总结出敏感度根>芽>茎的规律,并拓展到不同细胞成熟情况、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3.实例出发,由浅入深
  为了更好地理解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实景图与模式图结合,以小组合作的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方式,由现象到机理地层层推进,突破“顶端优势”及“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两大难点。
  4.以实验为抓手,了解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既然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农业中能否大规模运用?如何替代?——生长素类似物。
  由于应用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探究小实验”的结果,自己归纳总结出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组内评课
  研讨课结束后,生物教研组老师们齐聚一堂,陈燕老师、石学臣老师、刘玉珍老师、李玲老师、井维芳老师、王丽芹老师、王兵老师都对我的这节课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切实中肯的建议。
  1.优点
①新教师个人成长很快,基本功扎实提高,教态自然,语言精练,更加具有亲和力,幽默生动。
②思路清晰,课件精美,板书条理,逻辑性很强,问题之间的过度自然,层层推进。精心挑选“练一练”题目,新颖且时机恰当。
③课堂饱满,体现生物学科的理性思维,由现象到规律的探究过程体现了“助学”思想,以探究的方式展现生长素的农业应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
  2.建议
①可适当增加学生活动,并且结合视频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现象。
②小组合作讨论后应让学生尝试独立回答,而不是立即引导,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③注意在学习新知识时渗透巩固旧知识。
④注意总结答题套路,比如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原因,可总结为“外因→内因→结果→结论”的顺序,可将原因完整的叙述出来。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充实,思路清晰,板书调理。图表结合,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自信勇敢。
  但我也有不足,学生活动比较少,小组讨论后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缺少视频和动态图片等更生动的资料。
  我的研讨课在师傅陈燕老师和组内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通过本次研讨课的展示和评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相比一年以前刚刚来到学校开始教学,现在的我更自信从容,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分备课、研究教材、精选习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扬优点,努力改正缺点,初心不改,继续进步。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