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读书感悟(一)
2018/11/15 15:08:38

10月11日上午十点,我们在学校逸夫楼二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交流会,宣告数学组“教师成长共同体”正式成立。很荣幸我能成为“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一份子,希望在各位前辈和同事的帮助下,我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近期,我认真研究了《高中数学新课标高效创新教学法》的第一部分解读篇,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在前言部分,作者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到底应该学习和掌握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在的数学课堂,大多是单纯的教“知识”,靠“讲、灌、练、考”,把数学的“结果”直接抛给孩子,只要孩子会做题,能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其他的都不重要。但是,我们没有想过,现在的社会,孩子需要的真的只是潜伏在表面的“知识”吗?我们在高中课堂中学习的这些结果,在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以前读过这么一本书,名字叫做《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描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教年仅5岁的女儿阿花生存的本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独自生存的能力。这个理念,放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任然适用,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仅仅是一个作为结果的知识吗?不是的,我们教给学生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的学习,最终的目标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创造力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些发展的前提是兴趣。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对数学有兴趣,要展示知识的背景,揭示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从何而来,有何用,怎么用,这样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便活了起来,学生的兴趣也能慢慢培养起来。其次,我们的课堂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有能力去思考问题。比如在文中“不等式的应用”一节中,开始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以去菜市场买菜为背景,卖鱼的老板需要添置一只无盖长方体盒盛鱼,用一张8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只无盖长方体铁皮盒(焊接处的厚度和损耗不计),问这只铁皮盒尽可能大的体积是多少?另外,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思维情境,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如果可以独立思考,那么他们就会对这节课有积极的响应。我们可以尽量运用比较形象的比喻,比较直观的方法,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在书中“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这一优秀的教学案例中,一开始探讨了一个物理问题,用炮弹从发射到落地这段时间的运行轨迹(用课件演示炮弹运行曲线)引出了“抛物线”,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新知识,并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的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创设合适的思维情境,让学生乐于思考,在思考中发展思维,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